Uncategorized

香港首個「長征圖片展覽」開幕

  今天(7月1日),由中國心文化促進會舉辦的香港首個「長征圖片展覽」隆重開幕,首先要感謝各位領導、各位嘉賓的大力支持,特別要感謝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支持提供了資料,展覽才能成功舉行。同時,還要感謝香港文化藝術基金會和香港中華文化總會給予的支持。

合唱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,大家着裝整齊的演出服飾,激情高昂,高亢一曲。

嘉賓與合唱團合照

  中聯辦宣文部副處長陳志軍、中聯辦青年工作部調研員黃承祖、香港警務處九龍城警區助理指揮官(輔警)陳雅迪、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建琛、筲箕灣東官立中學副校長楊昌俊出席開幕儀式,並為未來的接班人繫上紅領巾。

  今天表演的青少年,你們可能就是在香港第一批穿上紅軍服裝、繫上紅領巾的未來接班人,少年強則國家強,少年興則香港興。希望你們能發揚先輩們的革命精神,深愛自己的國家!

嘉賓為表演的小朋友繫上紅領巾

陳志軍副處長致辭

  中聯辦宣文部副處長陳志軍致辭時表示,「長征圖片展覽」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,香港這方面的活動比較少。香港現在已經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,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,整個香港社會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。今天的香港社會特別需要拼搏,再造新香港的精神,這種精神就是今天圖片展覽所提到的長征精神。長征精神就是不怕艱難險阻,創造時機的歷史過程,這樣的圖片展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活動。希望今天的展覽只是一個開始,今後有機會把展覽帶到更多的地方,大力弘揚長征精神,期待這樣的活動能夠在香港落地生根並且弘揚開來。

楊昌俊副校長致辭

 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副校長楊昌俊表示,陳處長所提到的「長征精神」,其實香港的學生,特別是青年學生,最缺乏就是這四個字包含的深刻意義,這四個字所包含的三個意義分別是:第一,首先明確目標,目標定了,就要朝著目標走下去。現在青少年往往目標不清晰明確,甚至迷失,應該多學習長征精神。第二,有了目標,就要具備堅持不懈的信心。長征途中有很多艱難險阻,隨時會失敗或放棄,但紅軍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。現在很多青年人就缺乏堅持不放棄、持續努力的精神。第三,每一階段都要總結經驗,學會應變。路途崎嶇,可能有錯誤的地方,但通過調整,找到新的方法,最終到達終點。這是香港學生最缺乏的如何面對困難獨立解決的應變能力,這也是長征精神之一。

  學校中三歷史有學習長征這部分,但只是提到長征從什麼時候開始,中間經過什麼地方,開會什麼會議。但為什麼要開這些會?長征路程長,中間遇到問題,該怎麼解決?要找到共識,想辦法向目標前進。青年學生通過學習長征精神,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,歷史里的教訓可以通過學校進行歷史教育。

  近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審議《愛國主義教育法》,我們舉辦這次展覽正其時。習近平總書記說,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,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,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。偉大長征精神,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,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,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。

  今天上午,央視就播放了偉大長征的紀錄片,闡述了長征精神深遠的重要意義。

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高敬德會長發來賀函,感謝中國心文化促進會成功舉辦展覽。

袁疆才先生宣讀高敬德會長的賀函

林燁小姐致辭

  中國心文化促進會負責人林燁表示,87年前,偉大長征為何能取得勝利,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。所以,要讓青少年認同國家,應從了解和學習長征革命史着手。希望通過發揚長征精神,讓大家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。今天,我們以微薄的力量舉辦了長征圖片展覽,目的是希望引起特區政府和社會的重視,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,盡快建立一個永久的長征紀念館,成為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更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,這組展板能夠進入學校、社區,我們認為,要讓青少年認同國家,應從了解學習長征革命史着手。讓生長在新時代的青少年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,勿忘先輩的革命事蹟,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、新中國來之不易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。

  展覽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征和長征精神的重要講話,長征歷時兩年,圖片以時間為軌道,每張圖片以簡要的說明介紹長征的重要事件。長征途中,英雄的紅軍,血戰湘江,四渡赤水,巧渡金沙江,強渡大渡河,飛奪瀘定橋,鏖戰獨樹鎮,勇克包座,轉戰烏蒙山,擊退上百萬窮凶極惡的追兵阻敵,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,穿越杳無人煙的沼澤草地,縱橫十餘省,長驅二萬五千里。

蔣白浪為李建琛教授講解圖片

楊昌俊副校長欣賞展覽圖片

  「長征圖片展覽」融歷史、文化、教育為一體,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這首歌反映了紅軍鐵的紀律和愛護關心群眾的精神。而毛澤東主席在長征途中有感而發寫下了多首膾灸人口的詩詞,我們邀請書法家書寫了詩詞,添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色彩。

  長征的勝利,在於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空前團結。希望我們走好這一代人的長征路,團結一致,弘揚新長征精神,發揚新獅子山精神,發揮正能量,為國家為香港作出應有的貢獻,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進。

年輕有為的劉佳鵬擔任司儀,增添了青春活力。

  群藝社廖群老師表示,國民教育要從小開始,在藝術中讓小朋友了解中國歷史,培養愛國情懷,所以,我帶領學生們表演長征節目,讓她們知道偉人們的豐功偉績。

群藝社小朋友表演紅軍話劇:《一袋乾糧》

群藝社小朋友表演長征組歌舞蹈

傅奇明、傅錦芳表演《倔強的小紅軍》紅軍話劇:剛強的小紅軍戰士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,寧可犧牲自我也不願意拖累別人,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我。

蔡沿展朗誦毛主席詩詞《十六令字三首》:

(一)山,快馬加鞭未下鞍。驚回首,離天三尺三。

(二)山,倒海翻江卷巨瀾。奔騰急,萬馬戰猶酣。

(三)山,刺破青天鍔未殘。天欲墮,賴以拄其間。

  《遵義會議》話劇表演:長征途中,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,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,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。

蔡林生、鍾輝表演長征組歌二重唱《七律.長征》:

紅軍不怕遠征難,

萬水千山只等閒。

五嶺逶迤騰細浪,

烏蒙磅礴走泥丸。

金沙水拍雲崖暖,

大渡橋橫鐵索寒。

更喜岷山千里雪,

三軍過後盡開顏。